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的基本结构。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4、掌握几个重要词语。
【教学重点】
1、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
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简述所知道的马克思的情况后,教师播放《马克思》短片录音剪辑(约2分半钟)。
2、抽学生复述所听到的关于马克思的主要情况。
二、关于文体
因为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所以,知识兔可以把它当作“悼词”看待,实质上它是一篇议论抒情的文章。
三、有关悼词写作的基本结构(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
1、交代死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情况。
2、简述死者生平。
3、评述死者的主要功绩或优秀品质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寄托哀思,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强调:悼词写作有以上要件,但主体内容在第3部分:对死者功绩、品质及影响的评述。
四、参照上述结构,看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否与上略同
明确:
1、简述马克思的逝世经过。(第1自然段)
2、概述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第2自然段)
3、评赞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第3~8自然段)
4、寄托哀思,表达伤痛之意。(第9两自然段)
五、与基本结构相比,本文少了哪一部分?多了哪一部分?
明确:少了介绍死者的基本情况,多了概述死者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六、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重要词语,并在课后认真掌握
七、解析课文第1自然段
1、感受语言。文章第1自然段应该怎样读才更准确、得体?师生配合完成。
明确:低沉,缓慢,充满伤痛之情。
2、体味准确、艺术的语言表达。
由学生找出相关词句并加以解说,其他同学补充和纠正。个别地方,教师可作点拨。旨在让学生阅读时注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可结合课后练习二完成)
八、简析第2自然段:马克思去世后带来的巨大损失
1、两大方面: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历史科学。
2、两个词语:空白。
九、自读课文,尽量读出深沉、凝重的感情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
读完恩格斯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很深刻地很体会到这篇悼词感情深沉以及其含蓄。不仅能感受到恩格斯对于友人登极乐世界的不舍还有对世界失去一位历史伟人而感到惋惜。因为恩格斯在无产阶级的地位决定着这篇悼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须是含蓄的。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们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他的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浓缩在“——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半句话里。这半句话不仅仅唤起人们的痛悼,而且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失去了“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
使用说明
1、下载并解压,得出ppt文件2、如果打不开本文件,请务必下载office办公文档
3、安装后,在打开解压得出的ppt文件
4、双击进行阅读>
下载仅供下载体验和测试学习,不得商用和正当使用。
下载体验